
市场盛传《施政报告》或会调整买家印花税(Buyer’s Stamp Duty BSD)等楼市辣招。印花税是买楼过程中重要的成本之一,过去12年政府亦多次推出额外印花税(Special Stamp Duty SSD)、双倍印花税(Double Stamp Duty,DSD)等,到底现时买楼需要交什么印花税?什么情况才会触及“辣招”?
新住宅从价印花税
从价印花税是买楼必须支付的税款,但自2013年开始,政府开始透过调节不同从价印花税率作为管理需求的“辣招”。
最初2013年2月推出的双倍印花税(DSD),属于将印花税率上调一倍,并豁免手上无持有住宅物业的“首置”买家,从而达到针对“第二套房”徵收双倍印花税的效果,实际税率按物业金额介乎1.5%至8.5%不等,但由于楼价升势未止,政府在2016年11月再出手,将住宅印花税税率划一上调15%。
成交价(万元) 香港永久性居民首置买家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、手上持有其他住宅物业或公司名义买家
印花税税率:
200或以下 $100 15%
200至235.176 $100+超约200万元的款额的10%
235.176至300 1.5%
300至329.032 4.5万+超约300万的款额的10%
329.032至400 2.25%
400至442.857 9万+超约400万的款额的10%
442.857至600 3%
600至672 18万+超约600万的款额的10%
672至2000 3.75%
2000至2173.912 75万+超约2000万的款额的10%
约2173.912 4.25%
买家印花税(Buyer’s Stamp Duty BSD
买家印花税(BSD)为2012年10月推出的“双辣招”之一,当时正值楼价飇升,特别有不少内地资金涌入新盘市场。政府为遏抑非本地买家购买本港住宅物业,优先照顾香港永久居民的置业需求,故此在原有从价印花税之上额外收取15%。
按照规定,属于非香港永久性居民,(包括未满7年的香港居屋)及公司名义购入任何住宅物业均须被徵收楼价15%BSD税。由于政府之后分别在2013年、2016年推出的双倍印花税(Double Stamp Duty,DSD)、新住宅从价印花税均覆盖非本港买家及公司,构成“组合拳”,一般内地客及海外买家等要买住宅物业,将要被徵收合共30%印花税,较一般香港永久性居民高出15%至20多%。
措施亦有豁免安排,包括跟香港永久居民配偶一同买楼可获豁免;发展商透过有限公司收购旧楼,可以在拆楼后申请退税等。
额外印花税(Special Stamp Duty SSD)
额外印花税SSD最早在2010年11月20日推出,属于首批推出的“辣招”,开宗明义打击短炒,最初是规定2年内短炒才要被徵收不同税阶的银码,去到2012年10月27日,政府再推“双辣招”,当中就包括推出SSD 2.0,将“禁售期”延长3年,而最高税率亦至20%。
官方并无规定SSD要由买家还是业主支持,可以双方协商,市场比较常见是由业主支持。而措施提供一些豁免,包括亲属转让、银主盘及旧楼强拍等。
额外印花税(持有期 税率:
6个月或以内 20%
超过6个月但在12个月或以内 15%
超过12个月但在36个月或以内 10%